欢迎光临行有恒堂官方网站!
当前位置:首页 > 艺术收藏 > 详情
唐·“行有恒堂第一琴“彩凤鸣岐七弦琴
2021-09-10




彩凤鸣岐七弦琴现藏于浙江博物馆。为落霞式,通长124.8厘米,有效弦长116.3厘米,额宽16.3厘米,肩宽18.8厘米,尾宽12.5厘米,两肩之间最厚处厚度为5.4厘米,岳山高1.3厘米,厚0.9厘米,承露1.5厘米;造型古朴、典雅,背面有冰裂断和小流水断。龙池上方有“彩凤鸣岐”琴名,下为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,龙池腹腔内有正楷“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”题刻(公元714年)。传说雷威常在北风呼啸的大雪天,喝醉酒跑到深山老林,在狂风震树之时,听树的发声而选良材。

 

唐彩凤鸣岐七弦琴曾是定王府“行有恒堂”第一琴。八国联军入侵后,此琴流落民间,后为清末民初琴学泰斗、古琴学家杨宗稷(现代著名古琴音乐家管平湖之师)重金收购。琴上铭有庚申(1920年)二月,与朗贝勒公祭长沙张文达公于岳云别业。贝勒见此云,定慎郡王旧藏百余琴,庚子散失,此为第一。因赠长歌有曾存定府先人言,我持此琴三叹息之句。定府琴有名于时,识之以告来者。宗稷再题。”可知,1920年末代定亲王毓朗在杨宗稷处曾重新见到此琴。

 


彩凤鸣岐古琴断纹


龙池上方有彩凤鸣岐的琴名,环龙池四周是杨宗稷题写的三段鉴藏赞美铭文。



民国二十年(1931年),杨宗稷去世。去世前,在学生虞和卿的介绍下,他的一批藏琴被转到了徐桴手中。1949年,徐桴去了台湾,收藏的21张古琴留在了家乡,后来因故只剩下14张,被后人捐到镇海文化馆,其中包括唐彩凤鸣岐七弦琴。1953年,镇海文化馆将包括唐彩凤鸣岐七弦琴在内的14张古琴移交给了浙江省博物馆。

 

龙池题款为:

唐琴第一推雷公,蜀中九雷独称雄。戊日设弦已施漆,信有鬼斧兼神工。

选材酣饮冒风雪,峨嵋松迈峄阳桐。吴越百衲云和样,春雷犹见宣和宫。

灵开村中八日合,杂花亭畔余仙踪。秋堂忘味成雅器,雾中山远闻霜镛。

微弦一泛山水深,率更妙墨留池中。伏羲样剪孙枝秀,徐浩题字石经同。

嗟予嗜琴已成癖,京华十稔搜罗穷。良材入手警奇绝,物萃所好神亦通。

开元二年题名在,千二百载刹那空。落霞仿古神女制,如敲清磬撞洪钟。

成连子期不可作,曲终目送冥冥鸿。会当嵌金字刘累,常恐风雨随飞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