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行有恒堂官方网站!
当前位置:首页 > 名家研究 > 详情
行有恒堂主人毓朗
2021-11-11

《述德笔记》:行有恒堂主人毓朗在晚清政局中的人生经历

胡妍妍

承研究清代皇族贵胄谱系专家冯其利先生赠我一册《述德笔记》,读来饶有兴味,对于了解清末王公贵族的日常起居及参预政局不无裨益。

 


作者爱新觉罗·毓盈,其爵为三等镇国将军,为清末著名的“两王三贝勒"之一的贝勒毓朗之弟。“两王三贝勒"均为清未受那拉氏重用、手握权柄之天潢贵胄。“两王"指醇亲王载沣与庆亲王奕劻,醇亲王载沣为监国摄政王,庆亲王奕励为军机大臣、内阁总理大臣,最受那拉氏宠信,“两王"均为食双俸的“世袭罔替"亲王(俗称“铁帽子"王)。“三贝勒" 指载涛、载振和毓朗。载涛为醇亲王的七弟,留学法国索米骑兵学校,归来任军咨大臣,专掌兵权。


载振为奕之子,任御前大臣、农工商部尚书。“两王"中奕劻以贪鄙昭著,载沣以无主意误事而著称,载涛、载振均是典型的纨绔,载涛的特长是唱戏、相马,我所认识的李万春先生生前酩谈时曾向我述及他师从载涛学戏三年,专攻猴戏,可见载涛于此道造诣之深。我曾据李老所谈还写过一篇专文。涛贝勒相马也到了极致,所以解放后不仅被任为全国政协委员,而且毛泽东亲下任命状,聘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马政顾问。但他的军咨大臣却是个“架子花",隆裕太后在武昌炮声中,急召廷议,恳切问其战事如何进行,涛贝勒唯叩头嗫嚅:“奴才没带过兵,不懂打仗"。载振更是荒唐,因为买忮杨翠喜案,被谏臣章奏攻之丢了官。

 


“两王三贝勒"中唯有毓朗对政局有识见,在晚清乱局亦不乏政治智慧。日常起居亦较严谨和清明,无劣迹,有一定才干,这在清末颟顸自负、无所事事的皇族贵胄中已属出类拔萃者。

 

毓朗在《清史稿》中无传,只在“安定亲王永璜”条下有短短40字:“…子毓朗,袭贝勒。光绪末,授民政部侍郎、步军统领。宣统二年七月,授军机大臣。年四月,改授军咨大臣”(《清史稿》中华书局版,第30P9092)。从皇家玉牒谱系中可以爬梳出,毓朗这一支脉出于乾隆皇帝长子定安王永璜之后,毓朗之父为定慎郡王溥煦,溥煦则为绵德曾孙,奉诏承袭“为后”。毓朗排行老二,按例考封爵位不过是三等镇国将军。虽然在十年前的光绪二年即赏戴花翎、二品顶戴,但并未进入仕途。

 

但是毓朗很快在仕途上开始升迁,说明他的才干和沉稳受到朝廷的注意。光绪二十八年被授鸿胪寺少卿。两年后改光禄寺卿。虽然这两个职务不是重要岗位,但对于毓朗应该是个历练。在毓朗任光禄寺卿一年后的三月至九月间,即被任命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、巡警部左侍郎等职。此后一年内(光绪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),承袭贝勒爵位。次年赏食双俸,由此可见他已进人皇族中“显爵"之列(清制“显爵"有五:亲王、郡王、贝勒、贝子、公)。同年底,被朝廷派充专习训练禁卫军大臣。宣统二年授军机大臣,越年改授军咨大臣。此时的毓朗已进人权力中心。上述只是记毓朗一生中重要官职,诸如工巡局监督、法政学堂总理、步军统领等,他都曾署理,可见他在各部门是多所历练的。民国后,毓朗还参选过参院议员,参加过一些社会活动,也仍然被溥仪的小朝廷所倚重,在宗人府担重要职务,并参修玉牒事务。1922年逝世,年59岁。

 

由上毓朗简历中可以窥见,他在晚清政治格局中是占一席之地的。书中有毓盈所记《记兄依肃邸之始》、《记兄自记赴日本考查土木警察事》两文,对于清末警政史应是有所补充。过去治史多认为肃亲王善耆引进近代警事制度,我曾读肃亲王之孙爱新觉罗·连绅所著《清和硕肃忠亲王善耆》(未刊本)一书,有专章谈及警政,却并未谈及毓朗。如今所观,毓朗亦应与闻其事的,不可无记。

 

晚清的政治格局不仅风雨飘摇,亦复杂诡谲、风云多变,毓朗一生历经清代的光绪、宣统两朝及民国初期的十年,没有一定的政治眼光、智慧和卓识远见,他不可能在政途上善始善终。尤其在进入民国后的19212月,还参与筹划裁并各衙门事务,可见他对政治局面和大势所趋的把握度。应该说,在思维定式及齿序上,他属于清末王公贵族中的少壮派,期望改革,延续统祚。但他比良弼、铁良、溥伟那些铁腕式的剑拔弩张般的风格迥异,多有沉稳之态,幸而善终。过去,治清史者对于清末皇族中的铁腕少壮派多有贬评,其实不免皮相之见。

 

毓朗为人行事多低调,这从他自号“余痴",别署“余痴生",亦可见用心。大智若愚,痴亦非痴,为人多低调自谦。他在《述德笔记》书成后写了寥寥数语的短跋,其中云:“惟对余多溢美之词,实余学浅,平日有不能自抑处流露齿颊间,为所记取有以启之余之过也。读者视为敬爱之言,别白观之也。"谦逊之态溢于字里行间,斯时已人民国之季,可见仍存敬畏之心。毓朗的祖辈载铨承袭王位后,因喜好诗画题咏,与皇族、汉官“拜认师生”被检举,“罚王俸两年,所领职并罢"(《清史稿》卷二百二十一),也许锍朗接受了教训,其实毓朗本人非大多同辈间王公贵族那般,醉心锦衣玉食、肥马轻裘、歌台舞榭,他属留心好学之人,毓盈所写《记兄升巡警部侍郎事及人陆军学堂听讲》一文亦可见端倪。又,《记兄自记赴日本考查土木警察事》一文中记毓朗在日本考察期间,公务之余“至丸善书肆,购东文甚伙。其书虽多为中文已译者,然每于其精密深到处,辄为中文所无,疑为泽者所弃也。即如地文学气象一门,求如东文天气预报论所中文所述者,渺不可得。警察中侦探之方法、户籍之勾稽、饮食之取缔、娼吱之禁否,研求之法,皆有专书。遍征各国现行制度之利弊,然后斟酌本国国情,如名医之于疾,三折肱矣。宜其失之者鲜也。"可见用心之深,也可见他的卓识。其它诸如《辛亥禅让》、《记余兄选参院议员事》等颇有史料价值,其他所记对研究清末军政部门、皇家内政有关设置、职务等亦有与正史典籍

 

可资对照互补。除此之外,我个人认为,书中大量篇幅记述毓朗日常起居、趣事爱好,亦颇可取。对今日研究清代皇家制度下的贵族生活不无参考。据我目力所见,辛亥以来,王公贵族能书者少,史料稀稀。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有资格写史料者更属凤毛麟角,全国政协曾组织编写出版《晚清宫廷生活见闻》(文史资料出版社,1982 年版),虽然史料价值颇高,但所述难成系统。我的忘年交、已故肃亲王后裔金寄水先生文笔极佳,但晚年因病弱不能执笔,遂请人帮助写成《王府生活实录》(中国青年出版社,1988年版),但只叙亲王日常起居、规格典章等。

 

最有资格写回忆录的载涛先生没有留下系统的著述,只在《晚清宫廷生活见闻》书后附录一篇《清末贵族之生活》,过于简略,这是一个遗憾。因为清代有关王公等级、规格的典籍载之甚详,唯日常起居后人多不甚了了。金老所著填补王一级显爵日常生活的空白,唯贝勒之生活起居无人详记。因而,本人是清代贵族的毓盈的这部纪实笔记堪称是填补之作。

 

该书刻印于1921年,印量颇少。冯其利先生得其一册,一直精心保藏至今付梓,使今人得以了解清末显爵贝勒的生活一面,应该说是填补了清代野史笔记的一个空白。

 

附带提及,毓朗袭爵后的府邸在北京西城区缸瓦市。我少年时,每逢学校放假,必去缸瓦市羊皮市姑姑家长住。我姑家为羊皮市胡同进去不远西边一小院,出门可见迤逦往东之高墙,其气象非平民所有。亦有云之为王府邸者也。今日掩卷思之,抑或朗贝勒府邸?也未可知。西城多王府、贝勒府。然仅存涛贝勒府尚见格局,若有心人为之考出,亦为一佳事也。